1969年,在九大召开前夕,各领导干部纷纷赶往北京参会。可惜的是,作为国家重要领导的徐海东同志,却并未出现在参会名单上。
虽然知道事出有因,但毛主席还是紧急派人给徐海东传去了消息,让他务必过来参会。
大会召开当天,毛主席上台后并未急着讲话,而是先环顾了一下四周,并大声喊道:“海东同志到了吗?”
毛主席如此急切地想要见到徐海东,是有多么看重他?徐将军最后究竟有没有参会?
在苦难中长大
徐海东出生于湖北黄陂的一个苦农家庭中。由于家境贫寒,他从十四岁起便开始做窑工,补贴家用。而这一做就是十一年。
可以说,在他的成长经历中,饱尝了上层阶级的剥削,实实在在体会到了旧社会的黑暗。
但他并未因苦难的生活而变得麻木,反而心中始终保持着一丝对命运顽强反抗的精神。
大革命爆发后,他勇敢挣脱了压迫阶级带给他的镣铐,毅然奔赴武昌参加革命。
在这里,他认识了很多革命人士,并对我党思想产生好感。不久后,在通过了组织的一次次考验后,他被正式批准入党。
在此后的几年里,在组织的安排下,他先后到湖北第二师,以及国民党部队进行训练和学习。
经过刻苦的磨炼后,他的军事能力也有了巨大的提高。
北伐战争开始后,他率领一个排的士兵,直接消灭了敌人四个炮兵连,最终取得了汀泗桥战役的胜利。
经此一战后,他威震全军,一举晋升为了少尉排长,成为了军中炙手可热的人物。
不过,这段体验也让他深刻了解到了旧军队的不堪,他也更加确定了只有我党是一心为民的政党,从而他更加坚定要追随我党一生的信念。
1927年,国共合作失败后,他不顾生命危险,只身回到老家黄陂,凭一己之力拉起了一支农民自卫队。
在我党的领导下,他积极发动群众,努力扩大根据地,并率领战士们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。
随着我军的战果不断增加,他也成为了敌人的“眼中钉,肉中刺”。
后来,敌人为了报复,烧了他家的房子,逮捕了他家中66口人。但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,他依旧没有动摇革命的信念。
1931年,红四方面军成立后,他被调任为红十二师第三十六团团长。
和其他指战员不同的是,每当部队作战时,他从不老老实实待在指挥部,而是哪里有险情,他去哪里。
在商潢战役中,他率领三十六团担负正面阻击任务。但由于敌众我寡,敌人的火力又过于强大,三十六团几乎是成建制的伤亡。
到最后,徐海东身边的警卫员和司号员都牺牲了。情急之下,他直接接过军号,一边指挥,一边朝着敌营冲了过去。
原本已经退下来的战士们,见团长亲自上了前沿,也一个个热血沸腾,继续冲杀起来。
这场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。战斗到最激烈时,战士们已经分不清白昼和黑夜了。
而徐海东也始终坚守在战斗一线,不断鼓励大家:“所有的红军战士,就是牺牲也要往前倒!”
在他的鼓励下,我军打退了敌人二十多次进攻,最终取得了整场战斗的胜利。
战斗结束后,红二十师师长陈赓特意来到团部,向大家表示祝贺。
而他看向徐海东的眼神中,也是不加掩饰地赞赏和钦佩:“这一仗,你们团打得多好啊!三十六团算是打出来了!”
实际上,不止这个团,就连徐海东的名号都打响了。
经过此战,敌人开始称呼他为“徐老虎”。而且此后每当再遇到他的部队,敌军往往会闻风丧胆,避之如虎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也成为了国民党内部公认的“劲敌”。
与毛主席的情谊
1932年,老蒋调集三十万大军围攻鄂豫皖根据地。为了保存实力,红四军大部队决定进行转移。
而徐海东则临危受命,负责带领红二十五军继续留在根据地,坚持战斗。
在此后的数年里,他便与吴焕先同志默契配合,在没有后援、没有补给的情况下,与敌人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游击战。
在此期间,他多次身受重伤,就连头部都留下了几枚弹片。但即使重病在身,他也依旧躺在担架上,坚持战斗。
后来,他遵从毛主席的战斗方针,不打消耗战,积极转战外线,寻求歼敌机会,这才逐渐摆脱了被动局面。
不久后,他率领全军开启了磨难重重的长征,并在1935年成功抵达陕北,与刘志丹同志的部队会师。
两军在经过合编后,正式成立了红十五军团。而徐海东因为能力出众,被推举为了军团长。
后来,为了迎接中央红军北上,徐海东亲自指挥,取得了劳山战役和榆林战役的胜利,为中央北上扫清了障碍。
后来毛主席还评价说,若是没有徐海东先到达陕北,稳定根据地,恐怕就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。
在张村驿战斗刚打响时,毛主席便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军团司令部,会见了徐海东,并表示了感谢和慰问。
这是徐将军第一次见到毛主席。见主席对自己如此关心和看重,他心中也是十分感动。
在这段时间,还发生了一件让人非常感动的事情。
当时中央红军刚经历了漫长的征途,非常疲惫,且急需休整和补充。
由于两军对彼此都不太熟悉,毛主席便亲自写了一个借条,打算向徐海东借两千块,充当军费。
结果,徐海东得知后,直接拿出了五千块交给了中央。要知道,当时十五军团的情况也不太乐观,经费满打满算也才只有七千块。
他拿出的钱居然比全部家底的三分之二还要多,这让所有人都大为震撼。
见他为中央如此毫无保留地付出,毛主席也备受感动。他后来也不止一次地提起过,是徐将军帮了革命的大忙。
从此,毛主席对他更加器重和信任。
主席的器重
红军在陕北站稳脚跟后,便开始投入到保护和建设陕北根据地的工作中。
当时东北军不断向我军发起进攻。在毛主席的指挥下,徐海东披甲上阵,一举打垮了敌人的两个师以及一个旅。
经过几次交手后,东北军也终于领会到了徐海东的实力,于是不愿再内战,并接受了我军合作抗日的意见。
西安事变爆发后,张学良、杨虎城二人特意电报我军,请求我党派人协助解决此事。
并且他们同时点名,要徐海东率兵帮助他们驻守西安,防止国民党军队进攻。
这无疑是对徐海东最大的认可。经过主席的批准后,他二话不说带人上了前线。
而国民党得知“徐老虎”来了后,直接连夜后撤了40里,不敢再轻举妄动。
最终,在徐将军的坐镇下,事变最终和平解决。
抗战开始后,毛主席亲自任命他为115师334旅旅长,派他前往华北抗日。
之后,他先后参加了平型关、晋察冀反“八路围攻”等著名战役,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。
但由于过度操劳,再加上旧疾复发,他病倒在了战场上。
毛主席得知后非常焦急。得知他还想抱病作战,主席急忙派人将他接回了延安休养。
在养病期间,毛主席只要一有时间便会来探望他。在主席等人的关怀下,他的身体也开始逐渐好转。
但即便是在病榻上,他依旧牵挂着前线战事,每天都不间断地学习,为部队提供作战方案,替主席分忧。
建国后,他便一直处于长期休养的状态,也很少再出席重要会议。不过毛主席却始终没有忘记他的功劳。
在1955年授衔时,在主席的极力推荐下,他被授予大将军衔。
1969年,中央即将召开九大。徐海东因为正在休养,并未在参会之列。
但毛主席认为这次会议至关重要,必须要有他参与,于是便紧急提议,让徐将军参会。其他领导在商议后也同意了这个提议。
躺在病床上的徐海东得知此事后,感动得流下了眼泪。他坚定地说,只要毛主席需要他,他就算是爬,也要爬过去。
大会开始当天,毛主席走上台后,并未急着讲话,而是环顾四周,先大声问了一句:“海东同志到了吗?”
听到主席叫自己的名字,他立即站起身应了一声。毛主席看到自己的爱将后,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遗憾的是,会议结束几个月后,徐将军便因病去世了。
他曾在《生平自述》中写过这样一句话,是党将他这样一个没有文化的苦工培养成了一个高级将领。
他唯一愧疚的是,病的时间太久,为党和人民做的工作太少。
由此可见,将军是怀着怎样一颗真诚谦虚的心,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一生。
所幸,主席没有忘记他,人民也不会忘记他。
参考文献
【1】军事家徐海东,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,2020年07月23日。
【2】百年潮,2020年第6期。
【3】【党史微课堂】徐海东: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,澎湃新闻,2021年04月07日。
Powered by 38手游官网v1.6.12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